科技创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多名教师参与国家级技术服务项目
2017年10月9日,我国“雪龙”号科考船完成第八次北极科考任务抵达上海,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航海系教师王建涛圆满完成科考期间科考船驾驶任务,载誉归来。这是继夏红兵参加亚丁湾护航、乔前防参加极地科考、施小飞参加南海岛礁建设项目之后,又一位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参加国家级技术服务项目。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始终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办学思路,紧密结合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提升,2016年被评为“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高校”。
据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施祝斌介绍,近三年学院累计培养和输送技术技能型人才1万余名,为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学院还深入推进科研管理机制改革,大力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科技创新与技术服务,带动了行业和地方科技进步。
学院先后制定(修订)了《科技经费管理办法》《科技成果奖励办法》等科技管理规章制度,建成“江苏省中小船舶及配套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江苏省软件与服务外包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等省(市)级科技服务平台十余个,组建了船舶设计、通航安全评估、船舶试航、无损检测、无线电检测、磁罗经校正6个技术服务团队以及“水面联合监控科技创新团队”和“内河绿色安全关键技术科技创新团队”两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科技研发能力大大增强。2013年,学院荣获第四届“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高校”称号和“南通市服务地方经济贡献奖”。
我国政府为履行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作出有关规定,带来新一轮海员培训的契机,学院加强师资队伍和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积极申报新的培训项目,扩大服务面和规模。
据统计,学院现有45项海员培训资格,近三年先后为南京油运、江苏远洋、江苏航道系统、上海航道处、南通港等近百家企业开展各级各类职业培训5万多人次,并为在校生开展职业技能鉴定3万多人次,为社会人员开展职业技能鉴定近2万人次。目前,学院全日制学生获取的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共有45个,毕业生“双证率”达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