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改革不断创新,思政课堂又“活”又“火”】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但长期以来,枯燥乏味、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让思政课成为“犯困率”最高的公共课之一。学生想逃怕点名、想睡怕答题,往往处于“来了也不听”的神游状态。
为增强教学效果,针对高职学生的文化层次和心理特点,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从2013年起,在大一大二学生中实施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
学校科学制订实践性教学计划,在各专业教学计划中,对“思政课”的实践性教学均按要求做了严格的课时规定,保证实践性教学开足、开好。比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7章内容,安排了7次实践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16个专题,安排了16次实践课。
学校还采用多种形式组织课堂教学,比如素质拓展、情景模拟、主题朗诵、知识竞赛、理财报告、故事会、演讲、研讨,美丽家乡PPT导游、环保参与、社会调研等,着力培养的是学生运用已学的理论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思政实践课的形式学生乐于接受,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主动性。
学校更创新采用“专题授课”教学模式,根据每位教师的研究专长整合教学内容,使任课教师能集中精力在所选专题领域精心进行课堂设计,成为本专题的“专家”。多人一课,在不同班级循环授课,也使学生在同一个学期可以领略不同教师的讲课风采。这种模式让学生有比较,老师有压力。一学年下来,每个思政课老师给3000多名学生授课。
实践教学改革,巧妙地将思政教育这把“盐”,融入到日常生活和文化知识这碗“汤”里,学生由原先的不愿意上甚至逃课,转变为对思政课的满怀期待和积极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