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探珠——高质量教学改革
在包装印刷系的办公室里,李新芳博士的书桌上摆着她刚到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工作时的照片。“08年从华南理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我就到学院工作了,”回忆起刚到学院教书的情景,这位博士老师有点腼腆,“教学方面,我原来的授课能力远没有其他老师强,由于本硕博连读的缘故,我基本上没有企业实践经验,刚开始上课,我纯粹只是按照书本来讲理论,尤其在系里全面进行课程体系重构的过程中,我感觉自己教得力不从心,学生有时也听得一头雾水。”
这正是对传统课程体系进行颠覆性的改革后,必然带来的一些瓶颈性问题。当时最突出也最令系主任陈新犯愁的,除了缺乏相应的教材外,就是教师的知识结构不足以支撑课程体系改革的问题。不过,学院2010年正式实施的“深海探珠”计划正好是解决以上两大难题的最有效途径。所谓“深海探珠”计划,就是鼓励教师带着教改任务深入到企业生产一线(“深海”)去探取专业建设和课程重构的第一手材料(“珍珠”),让教材、课程及时反映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最新成果。
“我在去年得到了半年的‘深海探珠’的机会,得到了企业很多技术骨干的指导,也参考了兼职老师的一些授课模式,受益匪浅,”李新芳说,“慢慢的,我自己开始转变教学方式,从纯粹的理论教学转变为必须找实际情景、找工作载体来授课,这就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并形成技能。”学历越高,受学科体系的影响就越深,要转变原来的这种教学模式,实现高质量的教学改革,通过“深海探珠”下企业是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
据了解,截至今年4月,包装专业的所有老师都完成了第一轮“深海探珠”计划,印刷专业80%的老师和艺术专业的部分老师也到企业锻炼过。通过“深海探珠”,很多老师反映,在企业一线实践比出外交流学习或培训收获更多,能及时补上职业技能这块短板。职业技能的提高让郑新高级工程师、陈海生副教授通过真刀真枪的竞赛,双双获得“广东省技术能手”称号。另外,“深海探珠”的实施,也催生了该系的教改成果,《包装技术与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课程重构、“基于实训校区的高职包装专业分段式教学改革及其推广应用”两项成果获全国高职高专印刷与包装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十一五”期间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另外,11名老师获得2013中国包装创意设计大赛的国家级优秀指导教师奖。
深植一线——高技能人才锻造
包装印刷系印刷技术教研室主任陈海生副教授正翻阅着他和历届毕业生合照的相册,对学生的成长故事娓娓道来。“这些学生真的很刻苦、很认真,”他说,“由于在实习实训过程中打下良好的基础,他们大多数的动手能力都很强,一毕业就能上岗,并在短时间内实现能力、待遇、岗位的同步提升。” 根据陈海生对印刷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统计,去年的毕业生100%就业,对口就业率达84.6%,平均起薪为3000元/月;往届毕业生工作2~3年后,平均收入提升到5000元/月,相当一部分毕业生的月薪超过10000元,他们正通过自己的努力,快速成长为高端技能型人才。
至于什么是包装印刷行业的高端技能人才,陈海生作出如下诠释——在某个工作领域内,掌握精湛的包装印刷专业知识、技能,具有创新意识,能组织团队高效完成现场工作任务及解决现场问题,并取得高业绩的专业人才。这些高端技能人才又主要分为两个方向:一是生产技术型的高端人才,既会熟练操作生产机器设备,也会发现、了解和分析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源头,快速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操作、工艺、质量等技术难题;二是工艺技术型的高端人才,这是一种建立在拥有较深厚生产一线工作经验之上的复合型人才,除了熟悉机器设备的操作原理、材料的应用、生产的流程之外,还要拥有工艺开发和设计等方面的研究能力。
在包装印刷行业中,要成为一名高端技能人才,必须经过生产一线的历练,熟悉了生产流程、技术,拥有了一定的经验,才能逐步发展成为拥有生产、技术、基层管理等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正因为有了这样的认识,包装印刷系的教师团队常年深植教学一线、企业一线,用钉子般的韧劲潜移默化着他们的学生。这些学生不仅从老师那里学到了知识和技能,还传承了从一线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地提升自我的职业理念,这也迎合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用得上,留得住,有发展。
“当前,社会上仍然有一种偏见,认为职业院校培养的都是一线普工,干又苦又累的活,而且收入不高,”该院党委书记林艳芬说,“实际上,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更加注重技术和技能的提升,他们都有高级技工证书,属于技能型人才的高端,这些学生经过一定时间的历练,都会成为企业的优秀人才。”在东莞虎门彩印有限公司工作的冯君生就是这类优秀毕业生的代表。他是该企业首名只经过3年就成长为进口罗兰印刷机机长的技术人才(培养一名合格的机长,一般至少需要5-8年的时间),并于去年晋升为月薪超过1万元的高级机长,每年还要负责为该企业培训多名后备机长骨干。该企业每年都面向全国本科、大专院校招收生产技术人员几十名,对比之下,公司对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非常满意,认为这些毕业生在生产一线的工作过程中,技术能力过硬,各方面素质较好,其中一部分甚至比来自很多本科院校的学生更为出色、优秀。据了解,在虎彩集团,目前已有6名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担任负责生产技术和人员管理的机长职务,占该企业总机长人数的三分之一;另有3名学生成长为一线生产管理人员,1名毕业生做数码部车间主任,1名毕业生做业务部主管,1名学生做了品管部主管,月薪皆在8000元以上。
正是在这样的理念教育下,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一批又一批的毕业生走向企业生产业一线,从普通技术人员做起,通过自己的技术和努力,完成了从技术骨干到集技术、研发、管理于一身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的美丽蜕变,实现了自我可持续发展与企业转型升级的高度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