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优秀校友——陈国福_棋牌完整版游戏官方网站 |中国棋牌完整版游戏官方网站 - 线上棋牌平台官方版 
大学库管理系统

四川大学优秀校友——陈国福

中国棋牌完整版游戏官方网站

天府之花

当川剧从“四人帮”极左路线的残酷统治下解放出来后,又重新焕发出艺术青春。剧场前人头攒动,剧场内座无虚席。当人们渴望对这种古老的戏剧艺术——优秀的民族文化有一个全面了解之际,陈国福的《天府之花》应时而“开”。这本由重庆出版社于1983年出版的川剧专著共计18万字,包括“声腔介绍”、“川剧史话”、“行当浅说”、“剧目一瞥”、“名伶艺事”五章,在省内外引起较大反响,称赞作者把缺乏文字记载的川剧艺术初步加以系统化和理论化,观点明确,阐述翔实,做到了知识性、资料性、趣味性和理论性的统一。

《天府之花》是陈国福从一个川剧爱好者走向川剧理论工作者成功的标志,也是向更高层次攀登的新起点;它还具有象征意义,作者俨然一朵初放的“天府之花”,在改革春风的吹拂下,必将开得更加艳丽。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从1958年起,19岁的大学生陈国福就开始在《四川日报》和《成都晚报》上发表剧评和小戏(时称川剧演唱)。1959年,陈国福与著名导演邓先树(艺名青莲)赴湖南长沙收集有关资料,合作编写出大型现代戏《骄杨颂》,由四川省川剧院、贵阳市川剧团分别同时推出,盛极一时。次年,陈国福改编的《牡丹缘》由四川省川剧院首演,连演一个多月,场场爆满。

《牡丹缘》原名《牡丹园》,是陈国福在“十年浩劫”中珍藏下来的土纸油印传统戏,一个因情杀引出的“公案剧”,叙述苗青与林雨花早有婚约,奉岳父手书过府完婚,不料被书友黄波冒名星夜前往,因丫头发现,遂杀人灭口,嫁祸苗青,后经包公查明真相,有情人终成眷属。改编本另辟蹊径,大胆删去情杀事件和包公审案等情节,通过林雨花女扮男装,牡丹结缘,与苗青共结连理,热情讴歌了这一对恋人的坚贞爱情和王延龄老两口成人之美的火热心肠,把一个套路陈旧的“公案剧”,转化为富有传奇色彩的爱情戏剧,显示出了作者得心应手的编剧技巧和化腐朽为神奇的胆识。
正当陈国福在剧本创作上初获战果、春风得意的时候,命运之神打破了他“剧作家之梦”,让其沿着理论研究这条相对比较狭窄而且艰难的路继续奋进。根据四川省振兴川剧领导小组的统筹规划,陈国福暂时结束编剧生涯,转而担负起“抢救”重任:记录整理著名川剧(丑角)表演艺术家周企何的舞台艺术。

最初,陈国福悉心参考同类著述,选取周企何演出的《秋江》、《迎贤店》、《投庄遇美》、《柴市节》、《画梅花》、《请医》、《瞎子算命》等拿手好戏,把每一个戏从头到尾作了详细记录,初稿就写了20多万字。当他自己通读这部初稿时,心中不禁疑团重重:这是写给什么读者看的呢?如果有人要学演艄翁或者店婆,文字自然是越详尽越好,但是一般对广大读者来讲,势必感到索然寡味。周企何也觉得这个写法落人窠臼,缺少创意。40年代,周企何与国画大师张大千相交笃厚,受到很深的艺术熏陶,对中国文人画有着较深的感悟。陈国福从周企何的这一特殊经历受到启发,认真研究中国画理,触类旁通,迁想妙得,从中深刻体味到:写表演艺术家,犹如画人物画,如果仅仅是原原本本地记录其舞台表演过程,无异于画家止于“形”面忽略了“神”与“意”,三者的关系虽是历代艺术家孜孜以求的美学课题,但“神”与“意”更是衡量作品的首要标准。在同周企何反复磋商后,陈国福当机立断,毅然推翻初稿,彻底摆脱“就人说人,就戏说戏”的俗套,将周企何舞台艺术放置在一个应有的审美高度,运用中国戏曲传统美学和中国文人画的绘画理论,探讨个中深蕴的艺术价值。周企何舞台演出中的精妙之处,成为陈国福阐述戏曲表演艺术的例证,“把个人艺术经验的总结,在一种新的格局中上升到探求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生哲理和艺术美学的高度,突破了这类著作的传统模式”(《振兴川剧十年》第197页)。1989年10月,《周企何舞台艺术》一书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由王震副总理题笺,著名剧作家阳翰笙作序,京昆大师俞振飞题词,词日:“周君企何,久享盛誉,幽默含蓄,老少皆宜。识者国福,载诸文字。炳耀剧坛,流香后世。”此书当即受到戏曲界的高度好评,《中国文化报》、《人民日报》分别刊发书讯;《文艺报》,《戏曲艺术》先后发表书评,赞誉这是“研究川剧的一本好书”,“蕴藏着令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有价值的财宝”。1990年该书荣获四川省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曾给以高度评价。

中国戏曲的表演艺术博大精深,但对它的认识及研究,往往停留在一般的经验层面或纯理论层面。《周企何舞台艺术》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在充分掌握和吃透周企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加以扒梳整理,探幽抉微,使之系统化、科学化、理论化,闪烁出美学光彩。应该说,这是一件很不容易做好的工作。如果作者对戏曲规律与川剧舞台艺术没有相当深入地了解和研究,没有对传统的美学思想乃至文论、画论相当深厚的理解和修养,是绝对不可能取得如此成就的。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艺事录”,翔实的记述了周企何的艺术历程,从而为读者提供了了解中国戏曲文化和研究川剧艺术的宝贵材料。下篇“谈艺录”,以周企何的呐拿手好戏做例,以“师友”、“自悟”、“美丑”、“神形”、“戏画”、“法变”为题,系统地总结并阐述了周企何的艺术追求和精辟见解。

时隔3年,陈国福的第4本川剧著述《中国川剧》由成都出版社推出(1986年四川人民出版社还出版了陈国福的以“以戏带史”为特色的《川剧搅揽胜》),从数百篇川剧文章中精选出来的158篇佳作,洋洋30余万言,生动地反映了作者32个春秋的拼搏与勤奋,及其一步一步登上“川剧学人”高峰的清晰足迹。它不但表现出作者在川剧理论研究方面的丰富积累和厚实修养,而且运用了比较戏剧学的方法,在中西戏剧文化的差异中重新审视历久不废的传统戏曲,进而领悟、论证中国古老文化在人类文明史上的独特地位与重大意义。全书分为“川剧西渐”、“川剧一绝”、“川剧撷英”、“川剧群星”、“川剧大观”、“川剧小品”、“川剧知音”、“川剧边缘”8个板块,既相对独立又互为补充,“构建了一座川剧‘金字塔’,首先让西方人士看到塔尖闪耀的艺术光华,然后铺陈塔身坐落巴山蜀水的深厚根基……由今而古,由古而今,由东而西,由西而东,从广阔的历史视角和中外文化的相互交流中,展示川剧的辉煌。”(车辐《川剧一支笔》)著名书法家柳倩特为《中国川剧》的出版题贺诗一首:“揽胜还看天府花,笔耕菊郭警悬崖。企何技艺赖君赞”,又从域外荐芳华。”4句诗包含了陈国福的4本川剧专著,首句中的“天府花”,既是对《天府之花》一书的实指,也可以理解为对这4本书的作者——“川剧一支笔”的形象化比喻。此书荣获四川省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中国棋牌完整版游戏官方网站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