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已进入老龄化阶段,而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也越来越多,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诗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也成为了描述空巢老人的最真实写照。
在湖州有许多老小区中存在许多高龄的空巢老人,我们走访了田盛街、吉山新村和市陌小区三个小区,给予老人最衷心的陪伴。之前,我们印象中的老人,应该是呼朋引伴,喝喝茶、听听曲儿,养花种草的悠闲生活,然后真正到了实地了解,才发现大多数空巢老人因为各种原因,通常独自一人居住在活动不便的居民楼内,让人心疼不已。
走访的家住田盛街的徐彩钗奶奶就是这样一位老人。我们提着医疗箱走上六楼都有些气喘吁吁,更何况是一位92岁高龄的老人常年需要走动呢!听到我们到来的消息,老人显得有些兴奋,急着给我们找钥匙开门而团团转的模样,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老人单纯的善意。当我们给老人测完血压和脉搏后老人一个劲地跟我们说谢谢,还说下雨天麻烦到了我们,言语间流露歉意。从奶奶口中得知,本来居委会今天组织了给老人测量血压的活动,但是因为不久前摔伤做了手术行动不便,雨天路滑没能去成。听完老人的话,我的内心很不好受,一个行动不便的老人住在六楼,那该有多寂寞啊!
一开始老人们虽然和和气气,但是言语中还是带着疏离敷衍,显然是顾忌年龄上的代沟。但我们不是为了形式而参与此次活动,通过找话题、谈自己的方式,老人们最终也能够敞开心扉,说说自身情况,和我们无话不谈了。那时候才感受到了老人们之前没有的放松。
天气并不算好,雨丝零零星星挂在天幕上,我们提着医疗箱挨户访问老人的过程也并不算容易,但我还是觉得这样的实践活动能使人受益颇多。我们作为医学生,能够为空巢老人带去的不仅仅是医疗服务,还有人文关怀,在他们看不到希望的天空中撕裂出满天霞光,为这个不断发展的社会贡献一份自己的微薄之力。
秉承着无私奉献的志愿者精神,一日的工作量显然是杯水车薪,远远不够的。我们跟随无偿献血支队的队员来到了龙溪献血屋辅助献血活动。
我们早早地便来到了献血屋,实践队伍共分为两支,其中一支进行日常的献血屋志愿服务工作,主要是指导填表及为献血人员送上热水、食物等。另一支则是侧重于宣传工作的筹备,对献血屋进行参观,了解献血的具体流程,获取一些拍摄微视频、制作调查问卷的素材。
通过与血站工作人员的交谈,我们了解到献血事业的神圣性,作为工作人员的他们,同样跻身于献血最多的人群中,工作人员们平时甚至“不舍得”献血,在血液最短缺的时刻再动用自身的血液补给,即使这样,血站的工作者最少也捐献了十几次。柜子里密密麻麻的奖项同样震撼到了我们。献血活动开展起来,一定意味着血库中的存量不足,好几位同学献上了自己的血液,缓解这场燃眉之急。
近年来,全民捐血的风潮慢慢兴起,然而血液无法长期保存,某些时间点上,血液供求依然失衡。献血事业看似神圣高尚,背后支撑的努力无法想象,且依然任重道远。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唯有持之以恒献上自己的薄力,同时让献血事业曝光在大众视野下,吸引感化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我们的队伍。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还会持续奔走在基层的各项任务中。两天的经验,使得接下来的工作更加称手。三下乡实践,不仅是砌起基层的基石,更是磨砺青年们的双手。现在的我们受人民的帮助而成长,以后的我们也会立足于人民而心系群众。(湖州师范学院医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 钟天毅 邓建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