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毓德教授
1970年1月出生于云南会泽,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德国洪堡学者,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年委员会理事,《功能材料》杂志编委。
教育和工作经历:
2008年2月~现在,云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纳米能源、环境材料与器件(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气体传感器等)
2006年10月~2008年1月,德国马克斯-普朗克胶体与界面研究所(Max-Planck-Institut für Kolloid und Grenzflächenforschung, Potsdam)洪堡学者,从事纳米多孔金属氧化物薄膜的研究
2005年10月~2006年9月,德国马克斯-普朗克金属研究所(Max-Planck-Institut für Metallforschung, Stuttgart)客座科学家,从事固体电解质热力学性能的相关研究
2003年7月~2005年9月,云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研究方向为纳米多孔、纳米结构复合功能材料
1999年9月~2003年7月,清华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1997年7月~1999年8月,云南大学物理系,讲师,研究方向为半导体材料及敏感器件
1994年9月~1997年6月,云南大学凝聚态物理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
1992年7月~1994年8月,云南大学传感电子研究所助理工程师。从事气体传感器的研究
1988年9月~1992年7月,云南大学物理系应用物理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
获奖情况:
2012年 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
2012年 云南省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业技术人员
2010年 云南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二等奖
2010年 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2005年 云南省第四届青年科技红河奖
2005年 云南大学伍达观优秀教师奖杰出奖
2005年 云南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二等奖
2005年 云南省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类三等奖
2005年 云南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三等奖
主要研究方向:
纳米多孔金属氧化物的控制合成与气体催化、电化学特性及气体传感器、锂电池、超级电容器应用
一维纳米结构氧化物的控制合成与光学、气体催化、催化降解特性及气体传感器、水处理应用
纳米金属氧化物薄膜的生长与光电特性
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
主持项目:
纳米多孔氧化锡基复合材料的自组装合成及其对室内有毒害气体敏感特性的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在研
纳米多孔复合氧化钛新型锂电池电极材料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 在研
高性能环境毒害气体传感器敏感材料性能与机制研究 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重点项目 在研
基于纳米多孔材料的环境毒性气体传感器敏感性能与机制研究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 圆满结题
新型无机/有机杂化纳米多孔材料的合成与光学性能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圆满结题
无机/有机纳米多孔复合材料的自组装合成与光学性能研究 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圆满结题
无机-有机杂化多孔发光功能材料研究 云南大学理工科重点项目 圆满结题
化学自组装制备介孔SnO2、TiO2及其应用研究 云南省自然科学青年基金 圆满结题
保健无机抗菌材料研究 云南省自然科学青年基金 圆满结题
参加项目:
优质钛白粉包膜技术的创新研究 云南省国际合作重大项目
XX红外敏感器热绝缘薄膜及热释电传感器 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
非制冷红外探测器热绝缘结构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重点项目
天然生物材料的多级结构、微组装和仿生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