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年的一种坚持:乡村教师仲威平的7万公里_棋牌完整版游戏官方网站 |中国棋牌完整版游戏官方网站 - 线上棋牌平台官方版 
大学库管理系统

24年的一种坚持:乡村教师仲威平的7万公里

中国棋牌完整版游戏官方网站

一间砖砌的小屋,门口挂着一张白色牌子,上面写着“兰河小学”。

走进屋,凉气扑面而来,不到20平方米的空间里,一半是炕,另一半摆着4张课桌、8把椅子和一块小黑板。一个破旧的老式办公桌上,放着两瓶红蓝墨水、一部黑色的砖头收音机、几本褪色的小学课本。

就是在这里,黑龙江省铁力市工农乡兰河小学教师仲威平坚守了24年。

1998年,兰河小学被撤并到5公里以外的乡中心校,这意味着学校8名贫困﹑单亲﹑智障、无人照顾的学生因上学路途遥远而面临辍学。为了这些孩子有学上,仲威平留了下来。守着不超过8名学生的班级,每天讲4个年级的课,嗓子干了,抿一口从家带的凉开水;中午饿了,啃几口冰凉的馒头。

24年来,不管风吹日晒还是雷雨大作,她独自骑车在夏天泥泞、冬天被大雪覆盖的林区小路上往返。仲威平的道理很简单:“让老师跑路,也别让孩子累着。”“你肯定不敢相信,就在这条小路上,她骑车的总长度都能绕行赤道一圈半了。”工农乡的乡亲们竖起大拇指说,“你算算,她上课来回骑车20公里,一年上180天课,一共是3600公里,24年下来可就是7万多公里啊,赤道总长才4万公里呢!”

既是老师,也是勤杂工

她守着这个教学点,既当老师又当勤杂工,锄草、烧炉子、钉窗户,什么活都干。有人问她:“何苦呢?”她说:“我是当老师的,有这样的责任和义务,换了谁都会像我一样。”

教室窗户上蒙着一层农用塑料薄膜。那是怕冬天窗户漏风,仲威平自己钉上的。透进来的光线因此减少了许多,墙壁也被烟熏黑了,教室显得有些昏暗。但这简陋的教室还是被仲威平精心布置了一番。“好好学习、天天向上”8个大字整齐地贴在讲台上方。一眼看去就知道是仲威平的“作品”。她笑着说:“一大张红纸只要一块钱,买回来刚好裁成8块,再用粉笔写上字,一点都不费事。”

黑板旁边,贴着一张课程表,同一时间段的方格被分成了4块,分别写着4门课程。如果不仔细琢磨,还真搞不明白。“你看,周一第一节课,四年级学生上语文,二年级学生预习数学,一年级学生写生字……”仲威平解释说。

1998年之后,兰河小学的学生最多时只有8人,被分为4个年级,有时一个人就是一个年级。仲威平每天要给各年级的学生上课。最初,如何让不上课的学生利用好课堂时间是她最头疼的问题。渐渐地,她摸索出了课表上显示的“动静教学法”,就是一个年级学生动起来听课,其他年级的学生静下来写作业。但这样一来,仲威平就不得不利用课间时间检查、批改学生的课堂练习,常常连喝口水的工夫都没有。

教室里的桌椅也有些特别,大人坐上去会感觉椅子太高,桌子太矮,很不舒服。其实,这是仲威平特意为孩子们亲手改造的。她说:“以前的桌子太高,学生个头小,坐下就够不着桌子了,只好跪在椅子上。我干脆把桌子腿一个一个锯掉。”

这个学校虽然老师少、学生少,但课程一门不少,连思想品德教育都搞得有声有色。每周一早晨,仲威平会带着孩子们到教室外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当初,学校没有旗杆,如何把国旗挂起来,让她煞费苦心。最终,一根4米长的小杨树干被仲威平“变成”了国旗杆。“我跟孩子们一起把‘旗杆’先放倒,把五星红旗绑在一端,再将‘旗杆’竖起,埋在坑里固定。”从此,兰河小学就有了独特的“升旗仪式”。

铁力市位于小兴安岭南端,夏季炎热,冬季寒冷,一年积雪日数超过100天,气温最低能达到零下三四十度。教室里没有暖气,冬天必须得搭上炉子和火炕,炭就成了兰和小学的过冬必备品。

每年10月,仲威平早晨去学校时,都会在自行车后座上绑一袋炭,一个冬天要用的炭,就是这样被她一趟一趟运到学校的。冬天的早晨,仲威平会早到半个小时,在学生到校之前把炉子搭上,把教室烘热。遇到雪大路滑,她出家门的时间会更早。

年久失修的门窗也抵御不了冬天的大风和寒冷空气。入冬前,仲威平还要给教室的门钉上木条,并给窗户罩上塑料薄膜,起到加固与保温的效果。如今,门上一条条歪歪斜斜的木板,都是她多年来陆续钉上的。

夏天,教室周围荒草丛生。特别是暑假过后,荒草往往会长到一人多高。为了给孩子们开辟一片活动场地,仲威平开学前就会跑到学校除草。

“仲老师守着这个教学点,既当老师,又当勤杂工,锄草、烧炉子、钉窗户她都自己干,从来不告诉我们。”她的辛劳,乡亲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有人问她:“何苦呢?”她笑着说:“我是当老师的,有这样的责任和义务,换了谁都会像我一样。”

就算天上下刀子,也来给学生上课

一个冬日的早晨,她顶着刺骨寒风,踩着及膝的大雪,终于走到了学校。只见教室里,学生们整齐地坐着,一张张小脸冻得通红,眼巴巴地望着她。“你们就这么相信老师能来吗?”“您说过,天上下刀子也来给我们上课。”她的泪水刷地流了下来。

4月初,风中依然夹杂着寒气,仲威平低头走在兰河村头因冰雪消融而变得泥泞的道路上,早晨扎好的发髻早已被风吹散。这条路,她再熟悉不过了。

通往兰河村的这10公里乡村小路伴她度过了24个春夏秋冬。这里的一草一木都见证着她24年来的艰辛:早上4点起床,6点出门,8点上课,这样的作息时间雷打不动。最难的还是走这条坑坑洼洼、时而泥泞、时而冰雪的乡村小路,顺利的话,骑车一个来回要3个多小时。但是,仲威平能顺利骑完全程的时候太少。大风天,她推着自行车艰难地顶风前行;雨天,她扛着自行车,趟过满是泥水的道路;冬天,道路上积雪一尺多厚,她只能步行去学校;春天,路面的冰雪白天化开,晚上结冰,早晨的路面光滑得像一面镜子,她连人带车滚到路基下的情况有过十几次,被摔出几米远更是家常便饭。她的背包里必备螺丝、起子、气门芯和雨衣。为了不耽误上课,自行车坏了,就在路上自己修理。

现在,仲威平走路时有点瘸,右脚使不上力,因为脚腕很早就患有骨膜炎,肿得很高、很疼,冬天连棉鞋都穿不进去。

2009年冬天的一个早晨,准备出发的仲威平怎么也推不开家门,原来是夜里的一场大雪把门堵住了。家人都劝她不要去学校,但是仲威平放不下学生,背上包,拎着“午饭”上了路。大雪纷飞,寒风呼啸,她根本睁不开眼睛。一个人走在望不到尽头的雪路上,越走雪越厚,膝盖以下都被埋在雪里,实在难走的地方,就手脚并用。

两个多小时后,仲威平终于走到了学校。教室里,学生们整齐地坐着,一张张小脸冻得通红,眼巴巴地望着她。“你们就这么相信老师能来吗?”仲威平轻声问。“您说过,天上下刀子也来给我们上课。”学生的声音稚嫩却坚定。那一刻,她没来得及躲避学生的目光,泪水刷地流了下来。

林区的天气变化多端,特别是夏天,晴好的艳阳天里也会突然间雷雨大作,披上雨衣也无济于事。仲威平经常浑身上下都淋得透湿,冻得浑身发抖。没有干衣服换,她就让几个女学生挡着,把衣服脱下来拧一拧,再湿乎乎地穿在身上。

2003年,仲威平患上了严重的妇科囊肿病。因为每天都要骑自行车上下班,过度劳累,病情越来越重,每次发作都非常痛苦。为了不耽误上课,她经常一边讲课一边打点滴,就这样坚持了4年。2007年暑假做手术时,医生狠狠地批评她:“你真是宁要学生,不要命!”

陪伴着她经历风霜雨雪的自行车一共有4辆。3辆旧车已经彻底报废,被放在后院的墙边。去后院菜园时,仲威平总会不由自主地看看那些“功臣”,过去20多年的岁月仿佛历历在目。

在仲威平看来,有自行车陪伴的路途上也有难忘的幸福回忆:“夏天,路边有很多野菜,放学后我会采摘一些带回家;冬天骑不动车时,我早晨就在路上捡一些小树枝,带到教室搭炉子用。这样,一个人走着也不寂寞、不害怕。”

按惯例,每逢期末考试,仲威平会带着学生到乡中心小学参加统考。但冬天期末考试常常会遇到大雪,孩子们太小,无法跟着她赶到考场。为了不耽误考试,仲威平就一大清早抱着试题,从中心小学冒雪赶到兰河小学组织考试。“让老师跑路,也别让孩子累着。”仲威平的道理很简单。

由于学校离家远,路又不好走,仲威平中午下课送走了学生,就在教室里啃几口从家带的馒头,就几口水。20多年里,仲威平吃过各式各样的馒头:被雨浇透的、冻成冰块的、夹杂着土渣的……冬天的午饭最难下咽,气温零下三四十度,滴水成冰,到学校后,馒头和水已经冻得硬邦邦的,到中午还化不了。仲威平只能硬啃几口填填肚子,有时干脆不吃了,饿着肚子继续上课。

谈起啃冰馒头的事,她笑着说:&ldq

中国棋牌完整版游戏官方网站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