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李泰棻先生及李泰棻先生小传_棋牌完整版游戏官方网站 |中国棋牌完整版游戏官方网站 - 线上棋牌平台官方版 
大学库管理系统

忆李泰棻先生及李泰棻先生小传

中国棋牌完整版游戏官方网站

回想40年前在宣师(现宣化科技职业学院)读书的那段经历,总觉得十分幸运。是的,虽说是少小离家,每月六、七元的伙食费,校舍简陋,却丝毫不觉孤苦。因为校园里有着太多的、真诚师生之情、学友之谊。时光年复一年地流逝,所学书本知识逐渐淡忘,然而许多课堂外的事,人与人之间的真情,至今依然铭刻在心。

人们说,宣师的教师人才济济。到宣师读书后,才信这话不假。我以为最可敬佩的,是师表的魅力,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熏陶 。说来也怪,了解甚少的李泰棻老师,我留下的印象却很深。

1952年初,在学校召开的欢迎新教师、新同学会议上,我第一次见到他。。李泰棻作为一名新教师坐在台上,看上去单瘦而普通。他的讲话十分精彩,可惜自己年少,只记得开头几句。他说,他是阳原县人,过去却去了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到今天才回故乡做事。后来听人说,他曾在北京大学当过教授,有西洋史方面的巨著,但他在课堂上从不讲自己的过去。再后来,又觉得他有点特别,就是特别爱读书,几乎到了手不释卷的地步。他欢迎学生找他探讨问题,又提醒我们不要无事逗留。我毕业离校后再没有见到他。有一天看报纸,意外地发现一篇关他的报道,说他是李大钊先生的挚友。李大钊先生就义后,他置个人安危于度外,出面买棺治丧。万没想到,瘦弱的他,在当年军阀白色恐怖的时代,竟有如此过人的胆识和义举,而且长期不言功。每回忆起李老师的为人之道,对我都是一次心灵的净化。

说心里话,我非常怀念宣师那块适宜青苗茁壮成长的沃土。有时就想,假如时光可以倒流,我愿回到五龙壁下再读六年书。 

【李泰棻小传】李泰棻(1896—1972),字革痴,号痴盦,河北省阳原县揣骨疃人。先世为口北望族,其家族清末犹多富贵者。其祖父时尚有良田数十顷,房屋20多间,因“养士好侠”,家道渐渐中落。祖父1875年(清光绪元年)去世时,家境已陷入贫寒。不得富贵亲戚周恤,其祖母李王氏针织女红,教养幼子。其父李景清17岁时到山西阳高县东井集商店学徒,22岁时自开商店“天顺厚”,家境渐渐富裕。不幸商店因庚子之变而遭过境西方侵略军焚毁,数载经营,毁于一旦。当时李泰棻5岁,其父心灰意冷,从此归家不复外出。李景清21岁时娶归隐医生赵德望的长女为妻,生二子一女。长子泰棻(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生),女儿玉棻(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生),次子茂棻(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生)。泰棻7岁入私塾读书,1909年(清宣统元年)考入宣化中学。1914年(民国3年)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史地科。在校期间开始撰写《西洋大历史》一书。

 1916年冬出版《西洋大历史》一书的上古、中古部分,后于1917年、1919年出版近古、近世部分。李大钊、陈独秀、章士钊等人分别为该书作序。该书出版,令国人耳目一新,轰动一时。1930年12月,中华书局出版《西洋大历史》第五次印刷本,为定本,共四大册,100余万言,记述从上古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历史,共参考英、法、日等国史书200余种,开中国人写西洋史之先河。1932年,王森然著《近代二十家评传》(上海书店版,418页),开列王闿运、吴昌硕、沈曾植、柯劭忞、廖平、林纾、严复、康有为、罗捩玉、章炳麟、梁启超、王国维、陈独秀、周树人、章士钊、刘师培、李大钊、胡适、郭沫若、李泰棻20等人,可见其当时地位的尊崇。

李泰棻1917年(民国6年)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史地科毕业后留校任教。1919年(民国8年)短期应聘至山西大学教西方历史。同年,由李大钊引荐入北京大学预科任讲师教授历史。后又兼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史地系主任。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风潮”中,1925年(民国14年)5月李泰棻与鲁迅、马裕藻、钱玄同、沈尹默等6名教授联名在《京报》上发表了《对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风潮宣言》,支持学生的斗争。这一年的8月6日,北洋政府决定停办女师大,将之改组为“国立北京女子大学”,并以武力接收了学校。秋天,李泰棻应冯玉祥邀到西北国民军中“聘讲史实”,并任绥远教育厅厅长。

 1926年(民国15年)冯玉祥下野,李泰棻也于是年回到北京,潜心著述或任教职。1928年(民国17年),中华民国首都由北京迁往南京,北京即改为“北平特别市”。民国17年(1928年)8月,北平特别市教育局长王滨海卸任,民国17年夏至18年11月,李泰棻曾任北平特别市教育局长,后又曾兼任永定河务局局长,还在北平特别市筹备自治办事处任职。

 

民国19年(1930年),绥远省设立了绥远通志馆,着手编纂《绥远通志稿》,绥远省政府主席李培基聘任李泰棻为总纂,后因无人任事而与负责人闹起了矛盾,馆长郭象汲竟在李泰棻不在的情况下结束全馆工作并予裁员。李泰棻上书未果,于1934年(民国23年)辞归北平。通志馆在其走后又重开馆事,继聘傅增湘为总纂,于民国25年完成通志初稿。在绥远通志馆任上,李泰棻于1931年(民国20年)“奉葬先严返里”,应刘志鸿县长之聘任《阳原县志》总纂,其间,刘志鸿调任,李亦在总纂《绥远通志》,并写作《方志学》,大致拖延了三年。辞绥远职回北平后,于民国24年(1935年)历时三月完成总纂,方才出版了《阳原县志》。

 

抗日战争爆发后,李泰棻留在北平。1938年(民国27年)1月潘毓桂任伪天津特别市市长,任李泰棻为首任教育局长②。期间,其创办了天津《兴报》,任其侄李育生③为主编。1939年3月,潘毓桂下台,由温世珍接任市长。市政府各局也换了班底。李泰棻回到北京,1941年出任伪国立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1943年7月8日出任汪伪“国史编纂委员会”主任委员。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开展肃奸工作,伪局长可判3至5年徒刑。李泰棻被国民政府定为汉奸,后逃到东北,躲过一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安排在察哈尔省立宣化师范学校任教。

在宣化师范,李泰棻以字为名(李革痴),成为该校 “五大教授”之一。1958年7月,宣化师范学校并入张家口师范专科学校,李泰棻随之任教。

1963年春,到梁寒冰曾任校长的天津师范大学历史系任教。1964年,师大历史系调整下马,李泰棻应聘到了东北文史研究所任客座研究员。“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李泰棻回到北京。1972年去世,享年76岁。

李泰棻一生著述甚丰,在史学方面有突出的成绩,其《西洋大历史》为中国第一部比较系统、完整地介绍西方历史发展的著述。李大钊应邀在该书第二卷出版时为其作序,序中称其为:“吾友”。可见对其赏识有加。其在国民军讲授历史的同时,留心笔记,后成《国民军史稿》,时近迹真,是研究国民军的重要史料。他于史学涉猎甚广,不仅西洋史为开纪元之皇皇巨著,其对先秦史也有深入研究。躬耕十年成就的《西周史证》,便览秦汉以前可见古籍,旁搜历代有关西周史料或经解新说,广征博引,可为先秦史的引路之作。在治史的同时,还曾参与修志,任绥远通志总纂期间,为这部志稿的篇目策划、资料搜集都尽了奠基之力。所纂《阳原县志》详细记述了民国以来地价、工资等经济史料,对农村各个阶层也有客观放映,是我国方志史上的一部力著。实践之余,以心得著《方志学》一书,对方志的选材、整理、鉴定作了系统论述,是我国将方志学辟为一个学科的开拓之作。此外,在先秦诸子、金石学等方面都做过探讨。其《痴盦藏金》和《痴盦藏金》(续集)记其所藏、所见三代青铜器,各种青铜器均收有器物照片与纹饰铭文拓片及尺寸说明,极为清晰,书前有对各器的考释,俨然入门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李泰棻在任教之余,亦有著述。1958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的《老庄研究》一书。2006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由著名学者胡道静先生主编的《十家论庄》,该书选取20世纪中国庄子研究中最有代表性的10家——胡适、冯友兰、吕振羽、郭沫若、侯外庐、任继愈、李泰棻、关锋、陈鼓应、张恒寿的庄子研究论著,被称为20世纪中国庄子研究的精粹。1963年,李泰棻将其《周易通论》的上卷书稿送中华书局编审,不知何故“暂缓出版”。此外,李泰棻还根据亲历写了一些近代史方面的文章,在文史资料选上发表。

中国棋牌完整版游戏官方网站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