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下午,一场由齐鲁师范学院教务处与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举办的省级精品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汇报交流会,在章丘校区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举行。参加会议的有副校长张福建教授,教务处、宣传部、学生处、迎评办等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相关二级学院的师生代表。会议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红艳教授主持。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是齐鲁师范学院“2012年度山东省精品课程群”思想政治理论公共课中的一门。该课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从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出发,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引导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职业素质与法律素质。为落实教育部加大实践教学的教育改革要求,本学期在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统一安排下,“基础课”全体任课教师结合该课程内容和所授课程的学生专业特点,在2013级学生中全面组织实施了实践教学。
作为“基础课”主要的负责人之一,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洪芹教授首先介绍了省级精品课的建设情况,尤其是在探索本课程的实践教学方面任课老师和同学们所做出的探索和努力。
会上,孙静静等7名教师及其所教班级的学生代表分别上台汇报、展示了在本学期“基础课”的实践教学中,从组织准备、实施过程、学生体验,到总结与反思等多方面情况。他们展示的形式丰富多样,有的是通过多媒体课件、视频,有的是人物小品,有的是制作的实物;他们的实践场地也不尽相同,或在课堂之上,或在校园内,或在村办小学,或在养老院,或在环卫工人中间,但大都是由任课教师前期布置和指导,由学生自己来完成实践教学的主题。任课教师的汇报充满深情,感人至深,引起全场的共鸣,而学生们的发言和表演又活灵活现,时时引发热烈的掌声和笑声。
会上,副校长张福建教授对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做的有益探索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基础课”的实践教学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符合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更适应了齐鲁师范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和要求。他希望这次会议总结经验、找出不足,为今后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提供有益的经验,推进齐鲁师范学院实践教学更上一个新台阶。
众所周知,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的必修课之一,是对大学生系统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关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照本宣科的课堂理论讲述之外,因材施教,辅之以灵活多样的实践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教育主体作用,这也让枯燥无味的理论课教学焕发出鲜活的生命力。
据悉,学生们走出教室,奔赴各处开展“实践课”教学活动的做法,在章丘市当地引起了广泛的关注。2013年12月9日的《济南日报·今日章丘》就以“创建卫生城市,建设美好家园”为题报道了刘金玲老师带领学生去章丘环卫管护中心去体验环卫工人工作的活动,受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