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上旬,山东大学团员青年2013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全面展开,全校1016支立项团队肩负社会责任,关注社会热点,将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用青春行动践行中国梦。
今年,在党的十八大精神、团的十七大精神和学校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指引下,山东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按照“按需设项,据项组团,双向受益”的原则,组织全校学生紧紧围绕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需求,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服务活动,旨在引导山大学子在暑期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不断深化对“中国梦”的理解认识,确立为实现“中国梦”和“山大梦”努力奋斗的志向。
关注经济建设,注入发展活力,助力科学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山大团员青年关注经济热点,专业知识联系调研实际,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贡献力量。经济学院“踏河追梦”实践团队赴京杭大运河沿线城市调研运河文化传承与运河经济复兴模式。管理学院“缤纷齐鲁 筑梦蓝黄”团队基于政府和企业双重视角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经济开发区中小企业扶持进行政策研究。文学院赴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专题调研团通过亲身调研黄三角生态经济矛盾,希望推动黄河三角洲生态经济的战略发展。
关注政治建设,调研基层实际,服务地方发展。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山大团员青年关注基层民主制度,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法学院“乡情悠悠”社会实践团队以中国(寿光)国际蔬菜博览会为例,从地区专门性展会看当地城镇化发展路径。政管学院组队开展服务型政府建设过程中的服务质量测评体系研究和农村政治信任的典型调查。电气学院“全国廉政教育之乡—红旗渠”暑期社会实践团赴河南省林州市红旗渠接待处从红旗渠的修建史、创业史看当代廉政教育响应十八大关于“惩贪腐,倡廉洁,树清风”的号召。
关注文化建设,弘扬时代精神,倡导文明新风。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要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山大团员青年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树立了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历史学院组队赴济南、青岛、菏泽调研山东省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保护和开发现状;赴横店、苏州比较调研两地文化旅游产业经营差距。外国语学院“访古寻梦”团队赴临淄调查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希望了解到相关部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政策,进一步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际教育学院“陶风琉韵”团队前往中国“中国瓷都”和“琉璃之乡”体验民间陶瓷琉璃工艺,挖掘宝贵的中华传统文化资源。
关注社会建设,投身志愿服务,促进社会和谐。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要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山大团员青年纷纷行动起来,致力开创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儒学高等研究院联合郓城志愿者协会在郭屯镇林集小学建立留守儿童“爱心书屋”,开展“朗诵经典”、“国学讲堂”、“书法赏析”、“心理辅导”等活动去丰富留守儿童的文化生活。医学院“Dreamer追梦人”团队着眼特殊群体,赴齐鲁医院、山东省立医院调查重大疾病伴发精神障碍现状,呼吁医疗群体脱离专科,对病人整体负责,考虑并关注病人的精神卫生。软件学院“helloworld”团队关注软件行业就业情况及IT行业人才需求情况,希望通过下一步具体实践为推动实现本专业更高质量的就业奠定基础。
关注生态建设,普及环保理念,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要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环境。山大团员青年自觉珍爱自然,保护生态,为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不遗余力。生命科学学院“Air Saving”团队由今年年初的雾霾天气发起市民应对雾霾态度对雾霾防范投资的影响调研。环境学院“濯濯其华”团队着眼生活中的小环保,调研洗涤剂使用的危害及其污染治理现状。物理学院“萌山水韵”团队调查并分析萌山水库的生态建设问题,拟通过实地调研、座谈交流、发放问卷等形式,将生态建设意识普及到当地居民中,提高大众环保意识。
此外,山东大学团委根据学校深入实施“三跨四经历”人才培养举措的有关精神与工作要求,进一步提高学生社会实践工作育人实效,组织了安全教育、新闻摄影与写作、调研报告撰写等三场社会实践出征培训会,切实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新闻写作水平和调研报告撰写能力,为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