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下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原所长、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首任院长、中国数学会原理事长,著名数学家杨乐院士做客湖南师范大学国际学术报告厅,畅谈“治学、修身、成才”。讲座由校党委书记张国骥教授主持。
讲座前,张国骥介绍了杨乐院士的基本情况。他说,杨乐院士长期以来致力于数学研究,1997年,获中国数学界最高荣誉—华罗庚数学奖。杨乐院士与张广厚研究员合作发现“亏值”与“奇异值”之间的联系,彻底解决了长期悬而未决的奇异方向分布问题,他们对函数亏值的估计被国际数学界称作“杨--张定理”和“杨--张不等式”。
杨乐院士首先引用恩格斯的话“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对数学下定义。他以古埃及金字塔为例,提出在数千年前人类已经对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应用。他通过数论、拓扑学等数学理论分支的例子,说明了数学的特性有抽象性、严谨性(精确性)以及应用的广泛性。
杨乐院士强调,当今时代,数学的作用越来越大。最近半个世纪以来,数学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在各个学科的科技创新中,数学均有非常重要的应用。此外,数学在国民经济、国家安全等重大问题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他指出,今后各学科研究对数学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同时,数学也有其潜在作用,即提高人的创新能力,促进人才培养。
针对如今计算机能否取代数学的问题,杨乐院士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计算机主要用于进行数值计算,而数学问题的研究必须建立数学模型、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还要考虑误差等方面的问题。因此计算机并不能取代数学,而是与数学相辅相成的。
杨乐院士对同学们如何学好数学提出了四点建议:第一要有远大的理想,成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多年的累积,因此同学们应该坚持人生理想,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第二要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通过平时的接触和学习来增加对数学的热情;第三要有执着的追求和克服困难的精神;第四要长期努力,坚持不懈,不骄不躁。做到以上几点,方能有所收获。
讲座中,杨乐院士引用王国维提出的做学问的三种境界阐释了做数学研究的三个阶段,他旁征博引、深入浅出的讲解,赢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讲座尾声,杨乐院士就同学们提出的数学研究路上的趣事、科学研究中女性数量及地位等问题做出了细致精彩的回答。
张国骥在总结讲话中结合自身经历指出,杨乐院士在“文革”后不久便成为中科院数学所研究员并非偶然,而是长期坚持学习研究的必然结果。他对杨乐院士专业的数学知识和深厚的人文功底表示敬佩。张国骥说,杨乐院士提出的学习数学需“理想远大、兴趣浓厚、追求执着、长期努力”的建议是其多年治学的经验总结,对于任何专业的学习与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陈传淼教授、杨向群教授,数计院院长董新汉、院党委书记刘顺保等300余名师生一起聆听了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