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课题项目:
1.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三波’理论及其当代意义(06JC10001),主持人。
2.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点项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学科建设之基本内容及其内在逻辑关系”(2010sk090zd),主持人。
3.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抗日战争时期的‘学术中国化’运动研究”(AHSK09-10D87),主持人。
4.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抗战时期‘学术中国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12YJC710077),主持人。
5.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走向文化强国的精神支柱——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重大项目12&ZD004),主持人。
6.国家社科规划项目:“新社会科学运动(1927—1935)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12BKS026),主持人。
7.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择优推广计划培育项目:“高校思政课分类教学法探究”(教社科司函[2015]66号),主持人。
8.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专项任务项目:“怎样客观全面评价改革开放前30年的历史?”(15JDSZK063),主持人。
9.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综合改革项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名师工作室”(Szzgjh1-1-2016-25),主持人。
六、论文:
1.《〈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的文献》2007年第4期。
2.《从“敢治”、“能治”到“善治”——建国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念的跃迁》,《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3.《建国后30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征和经验》,《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4.《有关安徽“责任田”一则问题的辨析》,《中共党史研究》2010年第2期。
5.《1959年上半年安徽省纠正“左”倾错误的努力》,《当代中国史研究》2010年第3期。
6.《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安徽农村公共食堂的兴废》,《党史研究与教学》2010年第2期。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建设基本问题述论》,《教学与研究》2010年第5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2010年第9期全文转载。
8.《毛泽东“指头论”源流考》,《井冈山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毛泽东思想》2011年第1期全文转载。
9.《比较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本土化及其创新》,《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
10.《1960年莫斯科会议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年第1期。
11.《“常态化服务”还需制度支撑》,《人民日报》2011年5月5日。
12.《“新启蒙运动”概念的首倡者是邓演达》,《中共党史研究》2011年第6期。
1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早期历程“三问”》,《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2011年第12期全文转载。
14.《20世纪60年代初安徽省农村救灾度荒述论》,《当代中国史研究》2011年第6期。
15.《多重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研究》2012年第11期。
16.《1959~1961年安徽灾荒的差异性分析》,《党史研究与教学》2013年第2期。
17.《党群关系“血肉联系说”的历史考察》,《党建》2014年第1期;《红旗文摘》2014年第4期全文转载。
18.《中国梦的话语特色》,《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3期。
19.《实现中国梦的支撑体系》,《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4年第4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014年第10期全文转载。
20.《新启蒙运动研究70年》,《安徽史学》2014年第3期。
21.《〈艾思奇全书〉中〈抗战文艺的动向〉一文若干史实考辨》,《抗日战争研究》2014年第2期。
22.《新世纪以来中共二大研究述评》,《中共党史研究》2014年第7期。
23.《“中共党史”概念的历史考察》,《党史研究与教学》2014年第5期。
24.《毛泽东与抗战时期的“学术中国化”运动》,《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15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毛泽东思想》2015年第4期全文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