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防控“遭遇战”,枣庄职业(技师)学院在承担自身封闭管理的强压同时,心系全市疫情防控大局,精心组织骨干力量组成服务队,8名教师以最短时间整装集结,分赴山亭区4个村居,协助完成疫情防控任务。
驻水泉镇青莲村:农学系李勇、招生就业处孙洪庆。值守的村部坐落在半山坡上,深秋时节,天还没有亮,赶不上吃早饭,每天5:30村部大院集合完毕,收拾用品,6:00前出发。山路崎岖,情况多样,有的乡亲在睡梦中,有的老年人不会用智能手机,有的不会找健康码,有时需要一字一字地帮助村民完善身份信息。山里的农户,有的相距较远,有的要走几个自然村,一次采样下来,要走3个多小时山路。两位老师平均每天要走访120多户,采集300多个核酸样本。
驻水泉镇伏山湾村:校企合作科研处张健铭、学生工作处(团委)孟祥瑞。两位老师主要担任整村巡逻、村口值班任务。村口值守是入村的第一道防线,人员流动大,点位风险高,两位老师面对医疗物资紧缺、生活条件艰苦、夜间值班低温等困难,咬紧牙关、毫不懈怠,迅速了解村民情况,投入战斗。整村巡逻时,有时会碰到大门久喊不应,有时会碰到居家隔离,两位老师坚持完善信息、一户一册、一丝不苟。村内值守的这些天,村里的角角落落,家家户户了然于心,村书记打趣,他们已经是合格的村民了。
驻水泉镇李庄村:化工与制药系姚永峰、教务科研处叶凯。二人值守的村落较大,村民多,采样任务重。每天早晨5点集合,开始上门采样。遇到行动不便的老人,老师们就蹲在地上采样;遇到大门不便打开的,老师们就搬来石块趴在墙头采样。两位老师每天要走近四个小时路程,要采完全村400余样本,信息登记、核对、贴标签,切实做到了“不漏一户,不漏一人”,打通核酸检测的“最后一公里”。
驻水泉镇魏沟村:马克思主义学院杜壬禾、统战部黄常科。两位都是新任的年轻教师,都从事思政相关工作。在村居值班中,他们学会了在艰苦的条件下坚持;跟着老村医核酸采样,他们学到了敬业爱岗、扎根基层;看到了村容村貌,他们体会到了乡村振兴给村子带来的安康。之前在课堂上反复给学生们讲“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替你负重前行”,举的例子总在别处,经此一战,老师们要把自己的抗“疫”故事融入课堂里,带到同学们面前,让同学们真切地看到枣职教师在艰难时刻的选择,在同学们心中种下志愿担当的种子。
日前,八名教师已圆满完成值守任务,重新返岗,回到三尺讲台。
枣职的教师在防控一线冲锋,在三尺讲台育人。三餐是粗茶淡饭,任务是急难险重,风景是清丽秀美,师者是仁心无畏。山路漫漫,党旗飘飘,誓言昭昭,在疫情防控一线,枣职的教师,“疫”不容辞;在教学一线,枣职的教师,一往无前。(通讯员 李倩 孟祥瑞)